環保企業PPP業務的前景及發展戰略
瀏覽量:2727
作者:admin
發布時間:2019-11-20
進入 21 世紀以來,我國投資建設領域市場化程度顯著提高,國內社會資本也明顯壯大,部委和地方文件對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的態度也逐漸明朗,全國各地涌現了基礎建設和市政公用設施與服務的市場化小高潮,其中環保領域 PPP 開始迅速發展,尤以污水處理PPP項目居多,燃氣能源項目也比較多。央企在公共產品和服務領域 PPP項目中融資總額中躍居領先地位,但能源環保類項目外資承擔比重仍然比較明顯。
![](/data/attachment/image/20191120/20191120093654_89191.jpg)
2013年是我國“生態文明”戰略實施的第一年,同時也是PPP模式高速發展的開端之年,注定了二者之間的緊密聯系。財政部于 2013 年底全面部署 PPP模式推廣工作,能源環保PPP模式在我國開始快速推進。從國家入庫項目情況來看,環保類項目數 量和投資額逐年遞增,截止 2017 年 12 月末,財政部 PPP項目庫中環保類 項目累計 3979 個、投資額 4.1 萬億元, 分別占 55.8%、38.0%。其中落地項目1556個,投資額 1.9 萬億元,落地率超 過 1/3。 在節能環保領域,央企的引領作 用非常明顯??偟膩砜?,這些央企的上級公司或總部主營業務大多帶有明顯的行業性,在傳統業務模式中屬于行業龍頭,大多突出主體建設和運營, 節能減排僅僅是其中一個模塊,但面對PPP模式的巨大機遇,這些央企迅速借助PPP 模式先是在自己原行業領 域中實現了副業帶動主業的轉化,然后突破行業和區域羈絆,在全行業和全國實現了副業變主業的快速轉型, 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與部分央企傳 統業務數量大,新業務開拓壓力小不 同,一些地方企業、行業企業和民營企業快速成長愿望強烈,對 PPP業務模式接受快,在節能減排PPP市場上表現積極。
PPP 模式未來發展趨勢
(一)PPP模式方興未艾,蓬勃發展是未來主旋律。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比嗣袢找嬖鲩L的美好生活需要主 要體現在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生產和提供領域,這正是 PPP模式大展身手的領域。就實際情況而言,一方面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轉變政府直接管理職能、完善公共服務提供等PPP模式的發展初衷將長期存在。 另一方面我國貨幣存量非常大,M2 對 于 GDP 的比例超過 180%,龐大的社 會資本有迫切的保值增值需求,PPP 模式可以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到社會公 共建設和公共服務提供活動當中,取 得長期穩定投資效益,實現政府和社 會資本的雙贏。
(二)節能環保領域PPP項目將呈現持續上升態勢。自十八大提出生態文明戰略以來,節能、環保、生態就成為了社會熱點。節能是手段、環保是任務、生態是目標,他們都是公共建設和公共服務中欠賬最多、急需 PPP引領快速補足短板并長期良性發展的 領域。我國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 綱要指出“面向社會資本擴大市場準 入”,并著重強調“鼓勵社會資本進入 環境基礎設施領域”。節能、環保、生態領域 PPP項目將伴隨新時代“美好 生活”“美麗中國”的建設而長期呈現增長態勢。
(三)規范化發展將成為我國PPP模式的基本特色。2017 年底財政部、 國資委陸續發文要求規范操作 PPP項目。2018 年3月財政部發布《關于規 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投融資行為有關問題的通知 》,要求國有金融企業按照“穿透原則”加強資 本金審查,以 PPP項目規范運作為融 資前提條件,規范金融企業對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違規投融資的行為。可見,規范與鼓勵并舉、監管與創新并存、融資與服務并重必將是未來我國 PPP發展的基本態勢。
(四)從重視融資向重視設施運 營和服務提供轉變。當前 PPP項目中的融資偏好傾向只是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的暫時性、階段性問題,待新的財政管理體制理順,財政收支結構調整到位,績效考核制度逐步建立,那么融資將不再是PPP項目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如何能提高項目運營能力和運營效率,更好彌補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不足,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會成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和發展方向。未來一些不具備運營能力、不想轉型成為運營商的社會資本方將自動退出競爭,而技術能力全面、 具備運營能力的社會資本方會逐步脫穎而出,逐步成長為公共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大管家,甚至可能在一些地區一些領域占據壟斷經營地位,憑借長期穩定的回報而不斷成長發展。
環保企業開展 PPP 業務的建議
(一)設專項資金池,降低融資成本。企業推進 PPP項目必須首先考慮資金問題。能夠統籌利用自有資金, 發揮資金優勢,是做好PPP業務的一項重要保障。企業應針對PPP項目設立專項的資金池,通過整合自有資金、下屬上市企業資金、外部金融機 構融資、私募基金、國家政策性資金和專項補助等多種資金渠道,形成對外參與 PPP項目的資金池,降低資金 成本和企業負債,避免有限資金占壓 到部分項目影響后續項目承擔,在一 定程度上也能起到風險分擔作用。既 能夠服務于企業推進PPP模式的戰略大局,又能協調子公司間的利益分配。 同時應出臺相關資金申請制度,一方面用于支持企業優質的 PPP項目,提 高競爭優勢和項目的整體收益,為 PPP項目的開發和推進提供資金保障。 另一方面可以以基金的形式參與其他企業優質的 PPP項目,為集團增加資 金收益,也起到對沖風險,優勢互補的作用,更多地享受到 PPP 市場紅利。
(二)打造咨詢平臺,培育智囊團隊。PPP業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項目的前期策劃、設計到項目投資、建設再到后期的運營、管理,需要社會資本方通盤考慮、一體化參與,確保項目的連貫銜接和有效落實。因此, 組建咨詢平臺將成為企業參與項目的 重要抓手,是企業獲取項目的重要競爭優勢。咨詢平臺也是企業內部的智囊團隊,可以為企業項目的甄別篩選、 投資決策提供智力支持。企業在參與PPP項目過程中,必須有專業團隊從財務測算、工程建設、市場分析、法 律風險等方面充分調查研究和分析論證,在資金籌備、投資收益、落地實施,風險控制等方面為企業做好論證把關,最終實現企業的投資獲利和安全退出。
(三)整合建設運營,完善服務鏈條。PPP項目之所以能節約資金、提 高效率、改善質量,就在于把建設與運營捆綁在一起,交由一家企業來全 程負責。所以,企業推進PPP工作應 當順應這一趨勢,適當調整原有業務 板塊,該整合的整合,形成集中的行 業優勢,比如在水治理方面或土壤治理某一方向上具有更先進的技術、設備或更豐富的成功案例,可以在競爭中具有明顯技術優勢 ;該補足的補足, 引入或培育運營團隊,彌補自身和市 場的不足,形成更加完善的產業鏈條, 促進建設運營維護權責利整合基礎上的分工協作,把能節約的成本省下來, 把能提高的質量升上去,最終把 PPP 模式的優勢發揮出來。
(四)審慎選擇項目,依法合規 操作。企業首先應當認真做好項目選擇的前期調研論證工作,審慎選擇項目。項目選定以后,應充分發揮企業的優勢與當前生態文明項目的社會敏感性特點,積極與地方政府溝通,必要時借助自己的人才優勢和專家團隊 為當地政府和實施機構進行相關政策講解,支持和引導地方政府規范操作, 保證項目每個環節的依法合規性,是 降低項目風險的重要措施。